查看原文
其他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2017-03-18 潘教峰 战略与政策论坛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创新力量”快速崛起,我国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创新版图。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出现由跟跑向并行乃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和科技体系,取得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就。

参考消息3月16日报道(文/潘教峰)当今中国,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国家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力量和锐利武器,扮演着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动机的角色。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评论认为中国正在摆脱科技创新跟踪者的角色,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以赶超者的姿态,加快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2016年7月3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完成最后一块面板安装。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摄影 刘续)

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型国家到世界科技强国,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再到创新发展新理念,这一系列的方略指引和推动着中国科技事业从奠定基础、打破封锁、建立体系,到改革开放、奋起直追、全面提升,再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塑造引领,走过了60多年辉煌发展历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从新理念、新战略、新纲要、新规划到新行动的一整套创新理论体系和行动纲领。

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召开“科技三会”,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就是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这是党中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规划了我国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和方案。

基于这样的战略规划,“中国创新环境”日臻完善,一些影响创新的痼疾正在破除,资源配置、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在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方面,优化整合百余项各类计划,形成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等五类科技计划。创新项目形成机制,实现从基础研究到示范应用的“全链条一体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院士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近五年回国人才超过110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建成各类众创空间2000多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2500多家,2015年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训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

深刻改变世界创新版图

近年来,“中国创新力量”快速崛起,我国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创新版图。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出现由跟跑向并行乃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和科技体系,取得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就。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煤化工、人工智能等持续突破,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发展。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高难度油气田、核电、超级水稻等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向国外出口。铁基超导、中微子、量子信息、外尔费米子、纳米科技、空间科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生命起源和进化等若干前沿和新兴领域研究取得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

化学、材料、物理、工程、数学、地学等主流学科已接近世界前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科睿唯安公司等发布的《2016研究前沿》报告指出,在国际180个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中,中国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有30个,超过了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这30个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覆盖了8个领域,在化学、材料科学领域比较集中,在物理、生物、工程、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分布均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重要指标方面已居世界第二位。近10年来,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以高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速度增长,从2008年的457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440亿元,占GDP比重达2.1%,占全球研发支出的20%以上。中国在世界学术的产出占比,已由20年前的不到3%上升到2015年的18%左右。从2008年到2014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增长400%和450%,分列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大科学装置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科学装置有26个,还有10个大科学装置进入初期规划阶段,将有力支撑我国在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解决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

我国比较好地利用后发优势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在开放合作中创新,产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中国高技术产品世界占比已超过27%。在一些领域,中国有了自己的创新品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对全球创新的影响》表示,中国在计算机产品和制造程序的改善两个领域的创新领先世界。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普及程度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地区。中国高铁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投入运营的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55%,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代表了“中国制造”成长的速度。

在科技人才方面,我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科技人力资源超过8000万人,工程师数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的总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批科技帅才和领军人物活跃在国际舞台。

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研究机构正向世界一流研究机构迈进。中科院在2016年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中排名第11位,比2015年上升5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多项排名中进入世界大学百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在短短20年时间里,华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2016年研发投入超过苹果公司。

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获得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战略选择。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发展下行压力较大,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全球抢占创新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弯道超车,加快创新发展,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加快迈入世界创新中心。

认清差距是更好前行的基础。国际上普遍认为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是创新型国家,其共同特征:一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三是研发投入在GDP的比例一般为2%以上,四是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五是在世界专利强势国家和地区所获得的专利数位居全球前列。

与之相比,我国在相关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例如,多项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世界第20位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于40%,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自主品牌出口在10%左右。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科技供给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存在着创新路径依赖问题。特别是技术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短板和软肋。

基于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发展的技术和产业体系。首先,创新引领和支撑“中国创造”,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等的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促进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其次,创新引领和支撑“美丽中国”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人们享有舒适的人居环境。再次,创新引领和支撑“健康普惠中国”建设,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最后,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中国”建设,满足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新安全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

要加快建设世界教育中心。近现代科技发展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科技中心的转移,路径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每个国家科技的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姜国钧《论教育中心转移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一文研究认为,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前提是成为教育中心。教育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系统的改革,更新教育思想和方法,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造就世界上最宏大的创新创业队伍。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创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中国成为世界各国有志创新人才向往的沃土。

科技的国际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比拼的是创新的速度、耐力和持续性。国际竞争形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研判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和重点。要善用优势,出奇制胜,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旺盛的需求优势、紧迫的环境承载压力,需求倒逼创新、压力倒逼创新,找准科学和技术的“中国问题”,再做出像造纸术、指南针那样足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形成中国源流的学派。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海外评说中国亮点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副院长、内阁府顾问角南笃: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科技水平发展很快,部分领域已经接近甚至领先于世界水准。大家都期待(中国)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不断发展的科技要在世界上承担什么任务是将来的一个课题。

中国努力创新对世界经济也带来好处,创新在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课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近对中国的老龄化社会问题也有很多讨论,老龄化社会的安定更需要科技的创新发展。(杨汀)

墨西哥伊比利亚美洲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阿曼多·阿苏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集中人力、自然和物质资源来实现发展目标,从寻求扩大贸易市场到发展科学技术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所发挥出的关键作用。注重创新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中国曾经只是一个制造大国,通过发展自主技术和品牌,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倪瑞捷)

来源:《参考消息》,2017.03.17。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2.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3.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4.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5. 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6. 习近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

  7. 白春礼: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8.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9.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10. 智库建设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要?

  11.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12. 潘教峰专访:从智库研究理论到科技智库建设

  13.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14. 言辞与实践的差距还有多远

  15.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16.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18.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19.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20.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21. 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演说(中英文+视频)

  22.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23. 特朗普接受共和党提名演讲和希拉里接受民主党提名演讲

  24.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中长期规划研讨会

  25. 2016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科院举行

  26. 《2016研究前沿》受到英国权威科学期刊关注

  27. 白春礼: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28. 白春礼院长谈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9.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京发布

  30.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及问答

  31. 白春礼: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2.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33. 白春礼: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34. 白春礼:担负起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

  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6.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37. 白春礼赴青岛进行工作调研

  38. 白春礼:科学精神 百年弘扬

  39. 白春礼:按“三个牢牢把握”塑造引领型发展

  40. 白春礼辽宁纵论创新、合作与改革

  41.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42.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4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44. 国务院五大举措促转化:“幸福来得太突然”

  45. 影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46. 上海交通大学一年内可能造就十几个千万“科技富翁”

  47.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48.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49. 韩国制定促进基础与原创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方案

  50. “互联网+科技大市场”——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51.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52. 奥巴马宣布投资3亿美元推动科技创新

  53.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54. 美国NIST对商务部提出进一步推动技术转移的改革建议

  55.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56. 【科技书廊】《知识、技术和社会的会聚:超越纳米、生物、信息和认识技术的会聚》

  57. 十五部门印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

  58.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提出改革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的10条建议

  59. 美国发布“纳米技术引发的重大挑战:未来计算”白皮书

  60. 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61. 美国OSTP发布《2016年国家战略计算计划战略规划》

  62.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63. 演讲稿 | 政策与科技的力量:执行主任在东京

  64.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65. 聚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五大看点

  66. 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67. 习近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9.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布局

  70. 习总讲话透露“十三五”哪些重大改变

  71. 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足迹

  7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73. 李克强谈十三五纲要编制

  74.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十大转变

  75. 杨伟民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国企改革

  76. 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77.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78.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79.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8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与工作思路

  81. 互联网思维、企业家精神与经济转型

  82.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83. 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84.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5. 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86.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87. 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88.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英文)

  89.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90.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91. 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92.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93.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调研战略咨询院

  94.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2017年度职工大会

  95. 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9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97. 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98.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99.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100. 大力加强智力投资  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101.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

  102.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103.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104.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0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106. 中科院学部:科技领航六十年

  107.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108.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109.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110.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111.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112.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113.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114.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15. 英国议会报告分析脱欧对科研的影响与挑战

  116.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117. 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118.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19.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120.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121.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2. 用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

  123. 中国经济新战略、新动力和新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